top of page
作家相片海龍

記海龍哥哥的一堂「善愛環境」的健康課


一堂連續三小時的課程,一場不斷經歷「砍掉重來」、「失去再獲得或失去不再獲得」的體驗活動,對孩子而言,彷彿是遊戲,但有孩子已體認到它不只是遊戲。

話說從頭。

海龍與新城很有緣,從五年前第一次到新城,進行了一場全校性海洋教育課程開始,兩年後又有一次機會來為當時的小小三年級(現已六年級)上一堂班級性的海洋課程,加上攝影機在場,將他對海洋與環境的愛與理念傳達出去。

五年後的暑假又再次來電,想尋找合作班級,進行「一堂善愛環境的健康課」。

從海洋教育行至善愛環境,其實追根究柢,他做的是心靈工程: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愛心種子,認識環境與個人息息相關,一個人的作為所影響的卻是全體,需慎思慎行。

這一次,在小四班級進行。學期初先進行一堂兩節課的海洋教育,十二月初始,開始進入善愛環境。

為要傳達環境與個人之息息相關,海龍用了許多體驗活動,讓孩子切身有感,因為能感同身受,方能靜心思考。

首先是「遊戲規則」。海龍從和孩子約定:接下來的活動中,必須舉手發言,得到同意才表達,若未舉手就發言或出聲音,就要畫一個叉。這個叉不是個人而是全體的。接著讓孩子正式搬動桌椅,形成一個圓,且須男女交錯座位

桌子正式搬動,我觀察著孩子們的舉動。很感動的,我看到孩子積極主動幫忙幾個不知道該坐那裡的孩子,有幾個孩子平常是屬於沉默的、被動的、或是較少友伴的,不好意思插入其他人之間的,因為有她的協助,圓圈得以順利完成。第一次搬動過程中並不順利,因為大部分孩子們內心仍是只有自己,只注意自己。但隨著海龍確實追蹤孩子們的行為,只要出聲音就畫一個叉,他們發現他是認真的,漸漸的許多孩子謹慎了起來:越多人注意到這件事,就有越多孩子專注。這是海龍的最大目的:學習專注,認識遊戲規則──你所做的事,所影響的不單只是個人而是全體。

接著,說說你的看法:環境是什麼?孩子們從住家開始回答,範圍漸漸擴大到地球,海龍提出身體也是一種環境,一個陪伴自己一輩子的環境;孩子們似乎對於海龍所說的「身體」也是一種環境的概念,還無法完全理解,似懂非懂的點點頭。但至少能明白:要保護好身體,讓身體健康。或許也因為這樣,所以大部分孩子在猜測環境四色之意義後,還無法完全類推到身體相對部位的原因。

海龍認為環境四色代表意義為:藍→空氣、風、雨、雲、河流、海洋;

咖啡→土地與土壤;綠→綠樹、一切植物;灰→岩石、礦物。

孩子們算很容易猜出地球上這四色之意義。

但當轉變為身體相對部位,就只有少數孩子能理解。

藍→70%水份;咖啡→內臟肌肉;綠→毛髮皮膚;灰→骨骼。

但很有意思的是,我在這段問題當中,看到平日很少發言的孩子,竟然一針見血說出灰色代表骨骼,我這才發現:這安靜的孩子其實一直都在思考,只是當他還沒有答案時,她是保持著沉默的。我又看到孩子的新亮點了!

「白飯」。海龍用一碗白飯的聯想,試圖讓孩子明白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彼此相互依存,不會單獨存在,彼此都是息息相關。「萬物是相互緊緊連在一起且相互有影響的」,這是海龍想讓孩子知道的事,希望孩子能謹記在心,而能認真過生活。

海龍在活動之後給孩子們的信中寫道:為什麼要圍成「圓」?老實說我沒特別想過為什麼,我覺得「圓」就是老師的精心安排,無論老師如何安排,一定是有他的用意,於是我就直接接受了要「圍成圓」這件事。而海龍卻要學生思想這件事:為什麼要圍成圓?為什麼是圓?有什麼用意?我被這樣的問話有點震攝住:我的課程中似乎較少讓孩子思考事情為什麼要這樣安排?或許我會念念學生怎麼都不懂老師的苦心,但真正留時間讓學生思考並說出為什麼?倒真的很少。學生懂嗎?不問問他們怎知道?若不要求他們思考,是否未來他們也不會為自己思考?

「彈珠」。海龍發下每人一顆彈珠,告訴他們這代表地球,你只能用手來保護他,不可以掉落,活動中都要拿好,不然也可能被偷走。總之,留意再留意。接下來海龍指派第一項挑戰:用一小塊化妝棉擦地板。他先讓孩子們用一分鐘討論,但當他說開始後,孩子們的反應卻是只跟旁邊的人說。事後海龍說他很訝異,他所帶過的班級都會全班聚在一起真正討論,我們這些孩子卻沒有。我思考著為什麼?是因為平日我們的討論都是倆倆交談的關係嗎?所以孩子們面對「討論」的指令就是自動倆倆成對說自己的看法。或許平日我們該多一些班級討論,而且是要交給孩子討論,老師不能插手,這樣才能讓他們真正自己來。

「擦地板」這活動,從第一次不成功的討論,到被提醒要全班聚集在中間說說該怎麼做比較好,大家開始有了團體討論的意識。但第一次擦仍是自己擦自己周圍的地面,甚至還穿著鞋。「脫鞋」也是海龍再次提醒才脫掉。脫了鞋,孩子的擦法是來回擦,想當然爾當然擦不乾淨囉!於是再給一次機會,全班聚在一起,孩子發現化妝棉可以分開使用,增加接觸面積。但孩子仍是來回擦,仍不乾淨。海龍再提示孩子把圓從中心點切開平分給每個人,是否比較公平,也比較容易乾淨?孩子們點點頭,但沒看到人真的找出中心點來切分,仍是擦自己腳周圍地面,我想:若不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的解決方案,他們不會將聽來的答案放入心中,行為仍是故我。因此讓孩子找出答案、探究方法,雖然真的很花時間,但是對每個人而言都不可少,因為那才是他真正學會的事。這一段活動,我覺得很值得再深入跟孩子討論,可惜時間耽誤到,因此無法讓孩子多說說。真的要讓他們想好再嘗試,這樣才能突破這群孩子的思考盲點。

海龍在信中說到,這彈珠所象徵的意義並不只是地球,或許是夢想,也或許是想追求的事。海龍問孩子:「只把一顆彈珠一直放在心上容易嗎?」依我觀察,班上很多孩子會說出簡單兩字,但實際執行起來呢?可真不容易。若一次放很多顆彈珠呢?答案不說自明。他想說的是:未來不論自己想要什麼,若不能將其時時刻刻放在心上,很難得到真正想要的事。手代表的是心,一定要用心捧住自己的夢想,並真真正正去實踐它,才有可能實現。

「打叉」。孩子每做一個選擇,都會決定對地球好或不好的影響,若是破壞了地球,有了負面影響,就會在地球上打叉,最後這些叉叉都變成洞,所張貼的自畫像就無處張貼,代表人類無地容身。因此,不要求新品求名牌貨,而是珍惜手中所有。而在將黑板上的叉叉轉換到紙面上的叉叉時,海龍請孩子出來一人拿一枝筆,將黑板上數個叉叉畫到紙面地球上,讓學生感受到自己造成的不良結果,同時也技巧性地讓每個孩子手上都拿有一支筆,以銜接接下來的活動。

「貼自畫像」。課前,每個孩子都會畫一張自畫像,原來是要貼在紙面地球上,然而有叉叉的地方都不能貼,這是否代表著地球上每個被破壞的地方都不能再恢復原貌,人們在也無法居住其上?

「選擇題」。閉上眼,聽問題,選選項。若心中真存有善愛地球的概念,便不會只是依照自己想要的或不想要的做選擇,而會對地球多一份關注才做出選擇。對於目前還不明白的事(如:使用手機對地球有什麼危害?)若存著善愛地球的想法,便會繼續尋找答案,明瞭它為何會傷害地球。(手機使用很方便,但製作過程中需開採礦石,使用地球資源)

「丟球」。孩子們一開始視其為遊戲,因為之前累積百多個叉叉,當聽到有機會銷掉叉叉自然信心滿滿,躍躍欲試。但當一次又一次的機會用盡,叉叉仍未銷掉,孩子們就開始針對接球丟球的同學抱怨或發出訕笑聲音,讓其他本來想參與的同學不敢出聲,球來也不敢接。我在旁觀察這一切,聽到抱怨與指責的聲音,發覺這真是平日生活的縮影呀!雖然有些小小sad,卻也思考接下來我該如何幫助這一群孩子?

我也觀察到,在丟球的活動中,積極參與的正是平日幾個喜歡出頭的孩子,他們對勝負有很強的慾望,卻對他人的感受不太在意。丟接的孩子形成一個無形的圈子,這讓其他人都沒機會接。很不公平,卻也沒孩子敢出聲說出內心話語。我只能在心中大喊可惜。

活動結束了,海龍一聲「活動到此結束了。」我聽到孩子微微的嘆息,更多的不太理解:結束囉?然後呢?他們彷彿想跟海龍說些什麼?卻又說不出來。若這是一堂綜合課,在體驗活動結束之後,會有一段省思與對話時間。可惜今天的活動滿滿的用了三節課,沒有機會對談。也或許海龍是想將這個對話、以及活動衍伸出來的很多疑問留在孩子心中,讓他們與自己對話。如同吳敏而教授到校教學演示後所分享的理念:我們不需要給孩子答案,我們應該讓他們擁有能力、帶著問題去找答案,畢竟這世界有許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。

海龍在活動結束後給了我一疊信,請我在轉交給孩子前,先請孩子想想:願意將這封信保存多久?以此了解他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。很有意思的做法。我真的這麼說了。有孩子不假思索寫下日期或時間,也有孩子認為要承諾就要給最大的承諾,於是寫下一輩子。有孩子真的很認真思考了又思考,不敢輕易許諾,直到他確認並寫下之後,他才安心開信來閱讀。

「寫日期看用心」這事讓我想到另一件事:活動進行中,海龍不斷確認孩子究竟有沒有用心「善愛環境」?除了在敲鐘時立即回到座位,手捧彈珠呼吸默念「善愛環境」以外,在活動時是否也帶著這份心思完全投入?當他問到「你是100%懷著善愛環境的想法進行活動的人請起立」時,我看到近八成學生起立,其他逐項減少。但其他地區的孩子很少認為自己已100%做到,大部分是80%左右。我思考著學生這樣的舉動代表的意義:或許他們並不真正明白海龍所要表達的真意?或是他們並不明白自己所做其實未達高標?就像海龍說的,你只是要自己看起來像在善愛環境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善愛環境。我們成人,是不是也常常如此?看起來有那個樣子,其實並不然。這樣不就是一種虛假?對自己認識不清?這堂課,讓我想了好多好多。

「很多很多的謝謝!」是我最想對海龍說的話。

好長一段時間我一直想著:為什麼現在的我進不了孩子們的心?觀察了這麼多堂課,我看到你對這議題深入的思考與重視,卻不對孩子說教,而是以他們這年齡能理解的方式讓他們感受與明白。

孩子們對你有了信任感,便能接受你所給予的指導,也較能將你想傳達的概念入心。雖然這個班的組成分子,很超乎你的想像的偏鄉:有抓不到重點的,有沉浸在自己世界的,有只在意自己不在意他人的。但請要相信,還有更多默默地卻一直關注著你,認真將話語聽進心裡的孩子,期待你再一次來進行課程的孩子。

我想用這樣的想法,轉化自己那些有點負面的情緒,不將焦點擺在那些會讓人失去動力的孩子身上,減少過多的說教,而是更多讓孩子動手操作,動腦討論的機會,訓練他們專注與能力,希望他們真的有機會脫胎換骨,在自己的人生舞台發光發亮。

謝謝你,海龍哥哥!20181206星期四

25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